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

望向東南亞系列8:四方報4週年 移民持續發聲

更新日期:2011/01/06 00:07 李宜霖
【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】「你是泰國印尼,我是越南,不同的故鄉也未曾相約,卻相聚於藍藍的台灣天空下,歡樂相擁。」這是在越南工作的范氏祥寫的詩,分享異鄉人同相聚的姊妹情誼,曾在越文四方報上刊登。
《四方報》是全台灣第一份越文報,總編張正在2010年底四方報「越界書寫—望向東南亞」系列座談,分享辦報四週年的歷程。
張正曾在越南遊學4個月,越文說得不好,當地沒有中文媒體,他體會到異鄉人有口難言的感覺。回台後,張正向前立報社長成露茜提出辦報的構想,獲得支持,於是四方報以立報和破報為基礎,在2006年創刊。
四 方報除了面對東南亞的移工、移民,也面對台灣的朋友。印在四方報T恤上的越文「Anh Hùng」,是「英雄」的意思,指的是勇敢來台工作的越南、泰國、印尼、菲律賓移工。張正表示,過去東南亞媒體只有關於外勞的廣播,提醒不要逃跑,但完全 沒有移工發聲,移工只能收聽,四方報成立目的,是搭一個平台讓移工講話。
四方報編輯部裡,不懂越文、泰文者佔多數,等於是文盲辦報。張正提 到,以前他作為一個記者,有很多話想講,也寫了很多東西,但能講的還是有限,政府還是不聽,與其自己寫,越南在台灣有20萬人,每個人用其一生精華所寫的 東西,絕對比記者寫得精彩、深刻。「我們最要緊的任務,就是架好平台,讓『她╱他們』發聲。」張正說。
四方報讓大家書寫,一半以上的內容, 是讀者來函。張正說,大量的讀者投書版面,既是編輯部與讀者交流意見的地方,也是移民、工的舞台。從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19日,計有1萬 4,873封來稿信函,主要是女性,有1萬2,959封;外籍幫傭9,200封,工廠勞工1,017封,其他還有看護工、學生等。
越南人陳 氏桃在台中東勢幫忙照顧老人家,閒暇時會投稿畫到四方報,台灣的藥師陳錫鍠看到後,覺得畫得真好,就提供畫筆、顏料,台灣人與越南人藉由四方報產生交流。 四方報是異鄉人的好朋友,中文國度裡的母語刊物。范草雲在越南是記者,到台灣當幫傭,她說:「看到那些熟悉的越南字,就好像有至親好友在身邊一樣。」
張正說,報紙只是一種形式,實際上要做的是文化行動,要讓在台灣的異鄉人過得更好,讓台灣更多元。有人說四方報是另類媒體,張正認為,四方報只是在做媒體該做的事,讓讀者認知自己的權利發表意見。「移民過得好,台灣才會更好。」他說。
「移民、工不只是人來,還帶來一身的文化。」張正說。移民/工不是家電般的工具,張正提到,移工與台灣人長期相處,甚至超越家人。移民/工不是問題,而是幫台灣解決難解的問題,是一種答案,不僅不是阻力,而是助力。
四方報網址:http://www.4way.tw/。
張正在四方報四週年座談分享辦報的艱辛,背後是陳氏桃的畫作。(圖文/李宜霖)
認同四方報理念的台灣人,都是小小的種子,將東南亞移民的文畫散佈出去。圖為四方報越南編譯陳氏明紅(右)協助來聽「越界書寫」座談的人留下聯絡方式。(圖文/李宜霖)


團體服 班服 團體制服 T恤 Polo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