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

馬賽克文化 學者憂過度保護

立報╱史倩玲 2011-02-24 23:13
【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】立法院在上個會期初審通過《兒童及少年福利法》修正草案,其中媒體不得報導犯罪細節等規定,引發侵犯新聞自由爭議。中央大學教授何春蕤指出,過度保護的意識形態,對於社會面對以及處理危機都有不良影響。
嬰兒裸照 也算猥褻
何春蕤指出,目前台灣兒少保護的基本方向,是掃蕩一切可能污染孩子的源頭,以為這樣就是徹底的保護,但如此的思維模式卻產生一些荒謬的非理性行動。例如從一年多以前開始,展示嬰兒的赤裸照就是猥褻,而拍攝收藏或展示這種照片的人則被定義為戀童。
何春蕤指出,在現實裡,每一家嬰兒誕生之後都會拍一些正面裸露私處的照片,這種照片也是告訴親人孩子性別的最簡單的方式。但目前所謂保護兒少的法律,卻把嬰兒的身體徹底色情化,也把成人和嬰兒之間的親暱互動嫌疑化。
何春蕤強調,當社會的氛圍對性如此歇斯底里,成年人也難以開朗自在地面對身體,建立坦然互動的親密關係。
目前社會對於兒少保護愈來愈嚴峻,範圍不僅止於色情與暴力血腥。何春蕤指出,常從新聞見到,即使在校學生嬉戲,也會被嚴厲處罰。例如女學生解開制服襯衫集體拍事業線,結果校方以大過伺候;另外學生在畢業同樂會上群體故做性交姿勢,留下搞笑的照片,也引發軒然大波。
何春蕤指出,人際互動不都是嚴肅正經的,嬉笑打鬧惡搞其實也是一種交情,更是輕鬆創意的表達和練習。但孩子們的打鬧遊戲都成了媒體聳動報導的對象,也成為法律或至少校規積極而嚴厲懲罰的對象。小孩連課外時間也必須正經八百,根本沒有輕鬆的時間。
過分保護 未必有益
何春蕤分析,大部分的打鬧以及惡作劇多半無害,是在日常互動中有限度的宣洩敵意的方式,也是個人實驗自身掌控情勢的方式。過分保護青少年會弱化青少年。何春蕤還指出,人生本來就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爛人爛事,不從小時候就練習面對逆境,只是一心讓學校、政府、成人、法律來「保護」兒童,對孩子的人生成長和學習絕對沒有好處。
台 灣越來越普及的馬賽克文化也讓何春蕤相當憂心。何春蕤指出,過去馬賽克多半跟性有關,但現在連在新聞中都出現很多馬賽克,馬賽克的使用越來越廣泛,在民粹 和NCC的壓力下,電視台也自動假設某些畫面會影響民眾觀感或教壞小孩。認為民眾和小孩都是情感脆弱的一群人,無法面對人世間的現實和悲劇,因此新聞中出 現車禍、打架、開槍、砍人、血跡、傷口、女性身體、兒童臉孔,甚至連抽菸的畫面,都一律打上馬賽克。這也代表民眾不覺得自己的情感越來越脆弱,反而把問題投射到媒體上,怪罪媒體不應該讓大家面對災難、死亡和傷害。
長期迴避 造成恐懼
何春蕤指出,很多景象打上馬賽克,暗示觀眾很多事情是可怕的,民眾無力面對,因此儘量避免看到受傷、死亡、天災、人禍,長期迴避會使得觀眾逐漸養成心理上的預期恐懼,也讓一般人遇到事情驚惶失措、歇斯底里,呆在現場。
何 春蕤舉例,電影裡常出現緊要關頭女主角只知道尖叫或者發呆、卻不知道拿起手邊東西當武器的情節。而在真實的世界裡,類似這樣不知所措的女性真的不少。追根 究底,就是因為她們社會經驗很少,被保護過度,遇到狀況就反應不過來。何春蕤指出,人們需要有面對災難、處理悲劇、解決困局的能力,而電視新聞過度保護民 眾的情緒,對整體社會面對危機以及處理危機的能力而言,是絕對不利的。
何春蕤也表示,這幾年兒少保護團體極力推動立法修法執法,以便更為嚴厲的管控資訊和言論。但兒少立法,不能只看到法律如何限制成人空間,也需要考量保護主義可能剝奪了兒少的性自由和性成長。



更多 團體制服團體服班服T恤Polo衫,相關訊息 請至 翁家團體制服

二手車商家 英文寫作 裝潢設計 小型写字楼租赁 設計裝潢 舊屋翻新 Polo衫 serviced office 中古車網 店面裝潢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