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

3大利多加持 紡織業大翻身

2010/10/19
【文/陳雅潔】


提到紡織廠,你想到什麼?是傳統產業還是夕陽產業?一件看似平凡的襯衫,掛上大家熟知的國際精品標籤,就成為血拼族的高 價獵物,然而其實不論吊牌上寫的是「越南製造」、「澳門製造」,或是「中國製造」,從生產過程的一開始──由化纖廠開發出特殊的纖維,再由尼龍廠抽絲,紡 成紗、織成布,送進成衣廠剪裁加工,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可能都少不了台灣紡織業者的參與。 日本國民衣天王品牌UNIQLO(優衣庫)揮軍台灣,首家門市於十月七日開幕,當日四四○坪大的店面共湧進七千人潮,創下全球紀錄。然而,這些前往血拼的 潮男潮女不知道的是,這個號稱產品從纖維開發到上架都由日本母公司主導的當紅品牌,其實和南非世足賽的球衣、上海世博會的志工制服一樣,在供應鏈中,有不 少台灣紡織廠的身影。
另一方面,十月六日,又一檔陸資TDR掛牌。中國泰山科技挾中國最大機能性布料廠地位,來台第二上市的成績,是連三天跳空漲停。然而這家手持全球前三大及中國七大運動服飾品牌訂單的布廠,是由來自高雄的林文章創立,成立十五年來,其實技術研發的能量主要全來自台灣。
再看看台灣本身資金市場的情況,今年紡織類股指數從二月的低點三二七.二點一路走多,至十月四日已漲至今年的最高點四八四.二點,漲幅約四八%。類股成交 金額在大盤中所占比重,從今年二月以前多半在一%左右,第三季以後則維持在二%至四%間,資金流入明顯增加。從這些跡象可以看出,紡織業翻紅了,但究竟是 短期暴紅,還是長期被忽視的實力,終於被大家發現?
利多一:棉價暴漲
台灣擁有生產人造纖維領先技術

台灣紡織業在一九九○年代受到生產成本快速上升,造成產業大舉外移後,歷經二十年的體質調整,終於再次等到出頭天,等到市場法人和消費者關愛的眼神。台灣 的紡織股王聚陽工業,代工客戶包含現在當紅的「快速時尚」(fast fashion)領導業者──西班牙的ZARA和美國的GAP;街頭舉目可見、美國最大的牛仔品牌Levi's,則是台灣牛仔布大廠年興的長期客戶;全球 第一大家具家飾零售業者宜家家居(IKEA),更是指名採用力鵬生產的麂皮布。
「台灣紡織業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!」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如此表示,但這其實同時也代表很多業者的心聲。尤其是標榜保暖、涼感、吸溼、排汗、防水、防晒、 阻燃、除臭、抗菌等各種特殊功能的服裝,不論是來自哪一國的品牌,早就都知道想要品質最好、交貨最穩定的機能性布料廠,找台灣廠商準沒錯。但是台灣紡織業 在被中國、日本、東協夾擊多年後,二○一○年出現「逆轉勝」的表現,歸根結柢源自於三大利多──棉價暴漲化纖走紅、ECFA(兩岸經濟協議)加持搶進中 國,以及土地增值導致身價提升。
在受到極端天氣影響產量、市場需求又快速成長的情況下,棉花價格在今年出現大幅波動。紡織業界普遍認為,即使這一波市場供需失衡短期就能紓解,已經墊高的 棉價回檔也有限,高價的天然纖維將成為長期趨勢。而在四大主要人造纖維──聚酯(polyester)絲及棉、聚醯胺(nylon,或稱耐隆)絲及棉、聚 丙烯?(acrylic,或稱亞克力)棉、嫘縈棉(rayon)之中,台灣在前三項都居全球第四大生產國的地位。再往上追溯,這些人造纖維的石化原料如 PTA(純對苯二甲酸)、EG(乙二醇)、CPL(己內醯胺)及AN(丙烯腈),台灣幾乎都是全球排名前五的生產大國。
【更多精采內容詳見《財訊》357期;訂閱財訊雙週刊電子版



團體服 班服 團體制服 T恤 Polo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