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

中國如何看世界?世界如何看中國?

2011年03月17日 07:40   來源:新華網 

  提綱:當中國闊步邁向國際舞台中央之際,中國需要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,世界也需要傾聽更多來自中國的聲音。近年來,新華社積極思考探索如何更好地向世界 傳播中國的聲音。為此,新華社國際部編著了國際評論文集《聽聽中國怎麼說》。本書是近年來新華社針對國際時事而策劃撰寫的“新華國際時評”文集,遵循國際 評論報道規律,貼近海內外受眾報道需求,向世界表達了中國的觀點、主張和願望,讓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所思所想,為廣大讀者提供觀察和思考國際新聞事件 的新視角,感受中國聲音的內涵和力量。

    網路訪談:中國如何看世界?世界如何看中國?

    ——《聽聽中國怎麼說》編著者訪談

    嘉賓:《聽聽中國怎麼說》部分編著者,新華社國際部主任編輯陳俊俠、夏文輝、陳勇

    問題: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?

    這 是一本新聞評論集。是新華社過去3年來播發過的針對重大國際新聞、特別是與中國有關的新聞的評論集合。全書共30萬字,按照主題和類別分為九章,精選了新 華社派駐全球140多個國家的編輯、記者以及社外專家學者的182篇評論文章,圖文並茂,中英文對照。在評論文章的前後,我們這些編者還另外撰寫了“新聞 緣起”、“延伸閱讀”兩小節,主要是講述這些評論出臺的新聞背景、來龍去脈和後續反響,

    問題:這本書的內容有什麼特點?

    這本書創造了幾個“最”:

    第 一個是參與人數眾多,可以說是國內參與人數最多的評論集。我們的作者群既有新華社總社的資深編輯、評論員,也有國外分社的記者、編輯,還有一些知名專家學 者。在這本書裏我們可以看到,許多評論是我們新華社駐海外各大洲的記者或編輯撰寫的,我們可以舉出一些知名記者的名字。在這裡,我們也對他們的辛勤寫作表 示感謝。

    剛才說過,《聽聽中國怎麼說》的一大特點,就是用中國視角觀察國際熱點問題或國際 涉華問題。國際視野,中國視角,這話說起來容易,寫起來就難了,難就難在作者既要了解國際時事,更要了解中國。以此,有過駐外經驗或目前正駐外的媒體記者 無疑是以“中國視角”觀察國際時事的最佳人群。

    目前,新華社在全球140多個分社派駐有記者或編輯,具有點多面廣的特點,可謂是“達內事于外”和“通外情于內”(中國最早報人王韜的話)的最佳群體。有了這個網路,我們的評論就具有了“出手快、議題熱、觀點新、見解深、文風銳”的特點了。

    第二個是首次披露了很多評論出臺的來龍去脈。新華社針對國際時事而播發的評論,被許多外國媒體看做中國官方態度的“風向標”。這個“風向標”是怎麼形成的?這本書會揭示一二。

    比 如說,我們對於2008年“3.14事件”的評論,對於奧運會聖火傳遞風波的評論,對於中美關係、中日關係的評論,在這本書裏佔有很大的分量。因為這些事 件也是那幾年最引人關注的。我們的評論採取什麼樣的姿態?如何確立觀點?我們努力做到既符合新聞規律、符合一些政策、符合事實本身、也要符合“人心”,是 要向世界傳遞中國最大多數人們面對這些事件的心聲。

    第三個是對於重大問題敢於“亮劍”,這是國內新聞界的一個紀錄。這本書裏面的一些評論,直接、鮮明、尖銳地批評某些國家、外國政要和知名人士,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。

    比 如,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,西方一些政要和媒體不斷鼓噪,顛倒黑白。當時的歐洲議會議長帕特林、美國眾議員議長佩洛西等人發表極不負責的講話,傷害中 國人民的感情。在大是大非面前,必須闡明中方立場,對不負責任的言論予以抨擊,不回避,不忌諱。新華國際時評播發了《停止不負責任的鼓噪》、《論“佩洛 西”的雙重標準》等駁論性文章,以正視聽,取得良好國際輿論影響。

    還比如,我們對美國對臺軍售、印度在中印邊境問題上的態度,都發出了尖銳的批評。這就是言人所不敢言、不能言。     

    問題:和市面上其他類似主題的書相比,這本書有什麼不同?

    第一個不同,《聽聽中國怎麼說》是一本國際新聞評論集,裏面所有的文章,都是新華社針對過去幾年來國際大事所發表的評論,不是單純的國際形勢論述和政論文集。我們編寫這本書的一個目的,也是讓讀者了解最近幾年來圍繞中國和世界發生了多少大事。

    第二個不同,我們這本書裏面的文章很多都具有國際影響。這些評論播發後,被大量翻譯成英語、法語、西班牙語、俄羅斯語、阿拉伯語和葡萄牙語電訊稿,傳播到世界各地,被國外各媒體廣泛採用,也被國外的一些觀察家所注意。本書也收錄了英文版。

    問題:剛才說到國際影響,是否可以再詳細談一談?

    由於這本書裏面的文章都是多語種播發,加上新華社的國際影響力,被外媒引用的次數排名第一,這是毫無疑問的。

    這 本書收入的第一篇文章,也就是“新華國際時評”的開篇之作說起。就是2008年針對時任歐洲議會議長伯特林“抵制奧運會”之類的不負責任言論,寫作播發了 《停止不負責任的鼓噪》,其英文版(標題是“Stop irresponsible clamor for boycotting Beijing Olympics”就被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大段引用,各大外電也紛紛轉引。這在中國媒體中創造一個先河:一個欄目的文章同時被國內外媒體採用或引用,同時 影響國內外輿論。

    這裡我再簡單介紹一下有關情況。被海外媒體引用主要有分兩塊,一塊是被海外中文媒體直接全文采用,另一塊是被 外文媒體引用、摘引。比如,書裏的一篇文章《論佩洛西的‘雙重標準’》,中文版被印尼《千島日報》、巴拿馬《新報》直接採用;其英文版“On hypocricy of Pelosi's double standards”也被《南華早報》全文采用,法新、路透、美聯等大段引用。

    歸 根結底的一點是,具有國際影響是我們的評論一大特點,也是本書的一個紀錄。如果展開說的話,體現了新華社作為媒體機構的多元性。一方面,新華社是中國的國 家通訊社,另一個方面它又是個世界性媒體,不僅在國內執輿論之牛耳,而且要在世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。我們既用中國的視角觀察世界,也要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 音。我想,這也是這本書取名為《聽聽中國怎麼說》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實際上,就在這本書的編寫過程中,我們播發的許多評論文章依然屢屢被外媒採用、引轉。因此,我們希望就象美劇一樣,未來“聽聽中國怎麼說”能有第二季、第三季。     

    問題:這本書主要想給哪些讀者看?

    《聽 聽中國怎麼說》針對的目標讀者群是多樣的。首先是關心國際時事、世界大事的國內讀者。這本書有一定的資訊量和知識性,比如我們收錄了很多金融危機以來重大 經濟問題的評論,其中不乏有深度的專家評論,通過閱讀這些文章以及它們前後的“新聞緣起”、“延伸閱讀”旁白,可以大致了解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,也補充很 多國際經濟、金融知識。

    第二類目標讀者群,就是那些希望了解中國對國際問題觀點和看法的讀者。因為這本書裏面收錄的很多文章,結合時事,緣事而發,體現了我們國家對於國際問題的態度、觀點、政策,大家可以通過這些文章看到我們國家到底是怎樣面對這個世界的。

    第三類讀者群,是有志於學習新聞、外語和外事的讀者。這本書中英文對照,80%的中文文章都有相應的英文版本。值得一提的是,英文部分裏的所有文章並不是逐字逐句的照搬翻譯,而是按照新聞規律,運用英文寫作的邏輯和新聞慣有的表達,進行“再寫作”,也經過新華社的英文專家和外籍專家潤色,最終成篇。這就從根本上區別於普通的翻譯書籍,是一本富含了專業新聞英語知識和實踐內容的雙語書籍。不論是新聞外事從業人員,還是有志於從事相關職業者,這都具有參考性。
(責任編輯:郭彩萍)





更多英文寫作相關訊息,請至西雅圖美日語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